远流Koobe电子书系统
今天一早看到Yahoo新闻上面一个大大的标题「」,然後一时好奇就跑去telegram中文版下载来玩玩看。整个过程很顺利,不过并没有「全球唯一」的快感,,
继续阅读
▇ telegram中文 ▇
电子书试阅:
中间是「藏书」的画面,行在电脑存贮多本电子书,让我们随时点阅。这是阅读时的画面,其实这让我想到前一阵子刚倒掉的「telegram中文:Mygazines.com」网站,他的杂志都是放在网路上免费给大家看的,直接用IE或Firefox浏览器就可以服务器、阅读,不用另外安装软体,互动功能也更多一些。(telegram中文:Mygazines数千本外国杂志,免费线上阅读!)
虽然远流Koobe电子书所主推的「版权保护机制」对发行社或内容具备者来说已经是个卖点,不过对於读者会不会是个缺点不会很大了。后加上在音乐市场上,DRM已经逐渐的被各种音乐销售环路所抛弃,在图书发行这方面透过传统的影音视频电子书型号规格后加上DRM机制,会不会还有招揽力?
其实我对电子书这产业并不了解,如果单纯以一个读者来看这东西的话,我会比较喜欢出版社通通都放在网路上给大家看就好,不必再透过什麽软体或特殊机制。也许也可以用「一本书就是一个博客」的形式,不但可以让读者很即时、很方便的阅读、跟朋友分享并跟网友讨论,书本里的知识也可以因为不断地讨论与互动产生新的价值。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出版社还是得想些方法卖钱,不然我们就没有好书可以看罗。
後记:後来我去翻了一下相关资讯,Koobe这东西好像满久之前就有了,不知道为什麽现在又重新挖出来上了一次新闻??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把书的内容作成网页放在网路上看,我还是喜欢纸本的形式,那种阅读的感觉是电子书没法取代的。很矛盾吧?
,
我也很认同小花的论点,把书的层次这样区分,去规划使用方式;更进一步去看我们看书的需求好了。
除过这些,还要有什麽还要?不主时停车位物规定的学习,便于亲切的适用习惯,就能够易学的基本操作,因此能够出示知觉障碍等群体学习的作用。我说实话触控式、内建发音、网路、剪贴编辑软体的移动式水平面电脑会在将来成为趋势,想象作文一个A4或B5面积的ipod,想象作文一个艺术家就能够天天发文,即时遭到来自全世界各省的feedback,透过push的习惯告知书模板读者最新头条进度,同时就能够以Telegram中文下载习惯收费(这样出版权社还有留存的用不着吗?)。。 二、杀时间:小说、电影、音乐、励志文、笑话、漫画,都属於这个类型。 臆想点一下,当小说的小说作者在文章内容中提起「一个页黑风高的晚上」,然後你发现银幕背静开始变暗,麦克风也发出飕飕的风声,当你读到「妖兽老是出现!」时,萤幕也晃动了点一下。。。 这些内容通常情况下我们看过之後,若果好,会想要得到说说,这时说说的能力(其实几率会演变成将来的广告能力)以评价系统就较重要。我想要过若果电电影城都能够以手去机会直接发送看後感,这么戏院就应该非常快的判断部片该上档几久,何时该下档,都不怕很多冷门却吸引人的电影被删去没了。 三、资讯拿得:这一般而言是即效型的内容,有部分是职场还要,有部分是的生活资讯,也部分是休闲嗜好,但常规上不脱离作出各种内容的分野,只 内容的存续性不会这麽高,但或许是会需要手机分享、交流电、讨论。nba赛事、职棒话题、大乐透、统一发票、好的餐厅、可玩的区域、性价比高的软体。。。。这些来源一般而言是报纸、杂志、网路,都可以用更简单的行驶来呈现。 我应该Reader在这个阶段有他的主演与用不着性,引导习惯纸本阅读的六年级年份早先选用者一天天转换到数位内容阅读办法;kindle的发展,我觉得後面会不会会被随身电脑给「吃」掉,构建在同时。想象B5长宽、板厚为一、两5公分的ipod了,跟一部书长宽差少;如内建无线上网系统,唯有再戴个无线耳机麦克风系统,和就直接将收发话系统合并拿着表上,出门就唯有带「这本书」就可以一通OK! 哪一天里,这样的电脑也会内建像天津园区刀一样的交通telegram中文收纳用途?一把剪刀、折刀、牙签、螺丝起子、开罐器…..一、学习:
这部份包含教材、课外读物、telegram中文书、职场上的自我进修与自我要求的学习,或是有兴趣的题材。
这部份需要什麽?要可以标注重点、注记心得,最好还可以很快的编辑出自己的心得笔记(剪贴),同时提供互动式的学习评量与「团体式」的即时讨论、教学、疑惑解答与互动。用博客来做为一本书,是个不错的想法,也能满足上面大部分的需要。
十分同意小花的观点,我曾在某出版社负责电子书市场的推广。
虽说数位出版权的难度在在都高於数位音乐,我万分确信,好的产品取决於,制造产品者会不能将属于自己的英雄转成消费者。了解到消费者要有,提供数据消费者要有的服务。绝对有机会推出了让消费者眼精一亮的”电子书阅读”服务。当Amazon 成功的推出Kindle 第一代时,确实振奋台湾的OEM 硬体厂商以及出版社。
大家沉浸在Kindle 的成功模式中时是否想过,Kindle 商业模式的运作适合台湾市场吗?出版社要如何整合?特别是跨领域的整合?出版社除缺乏小花上述的人才外,最最欠缺的就是有商业思考的经营者。因这当中涉及跨领域的整合以及Open-minded 的胸襟,以现阶段来说,要推广数位阅读是有难度的。
这边也有蛮多新书试阅…
这边的科学人电子杂志则是采用这个系统…